刘冬冬教授指导硕士生冯娜发表中科院一区TOP论文
喀斯特地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大量的植被砍伐和丰沛的降雨导致严重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威胁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岩溶地区土地退化困境,地方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退耕还林等生态恢复工程。然而,由于缺乏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植被恢复如何改善脆弱生态系统的土壤特性(如土壤侵蚀性和土壤水力特性)还未明晰。
针对上述问题,2022年5月,我院刘冬冬教授课题组在《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中科院一区),发表题为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carbonate‐derived laterite erodibility in karst mountain area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2020级硕士研究生冯娜,通讯作者为刘冬冬教授,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为第一单位。论文以岩溶区10年生幼林和30年生成熟林为例,定量评估了植被恢复年限对岩溶区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基于EPIC模型、Shirazi公式和Torri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壤可蚀性分异规律,建立了植被恢复年限和土壤可蚀性K值的回归方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随机森林回归分析,评估了影响土壤可蚀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10年生幼林相比,30年生成熟林土壤K值平均降低了2.1%~14.8%。植被恢复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和覆盖范围及其土壤性质,间接降低了土壤可蚀性。对全球土壤可蚀性数据集进行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土壤可蚀性主要受地形因素(即纬度、海拔、坡度)的影响,其IncMSE值超过20%。研究结果量化了长时间尺度下植被恢复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有助于寻找最佳植被恢复策略来控制岩溶区土壤侵蚀,为该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图1 研究区域及采样点分布
图2 全球数据集中植被覆盖对土壤可蚀性影响的研究点分布
图3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输出植被恢复年限、植被类型、植被根系形态、土壤性质和地形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论文链接:[1] Feng Na, Liu Dongdong*, She Dongli. (2022).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carbonate‐derived laterite erodibility in karst mountain areas.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33(9), 1347-1365. https://doi.org/10.1002/ldr.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