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贵州—桥连世界问苍穹》开课,喜迎首批国际青年学子
5月3日—14日,来自美国、巴西、玻利维亚、俄罗斯、秘鲁、摩洛哥、墨西哥、南非、意大利和印度等10个国家的19名国际青年学生齐聚贵州,参加为期12天的“洞见贵州—桥连世界问苍穹”游学活动。活动首站学生们探访了被誉为“中国溶洞之王”的地下洞穴艺术宫殿—织金洞,洞内千姿百态的钟乳石、高耸的“银雨树”和壮观的“塔林世界”,令留学生们惊叹于喀斯特作用的鬼斧神工和山水魅力,找到了“中国地心之门”的生长秘密。当听到洞内石笋每百年生长速率不足1厘米时,来自巴西的Pedro Malzoni Almeida Ribeiro感慨:“这里仿佛凝固了亿万年的光阴,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游学团在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前合影留恋
游学团登上世界第一高桥—坝陵河大桥和天空之桥,参观了桥梁科技博物馆,了解到在建的花江峡谷大桥完工后,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达625米,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后,同学们无不对中国基建的硬核实力和贵州交通条件的改善点了个大赞。来自摩洛哥的Ali Chraibi表示:“我目前在中国香港参加交换生项目,身边同学向我介绍过贵州的桥梁,但当我第一次站在世界第一高桥时,眼前的震撼完全超出了我之前的认知。”
游学团站上世界第一高桥
在“中国天眼”FAST基地,学生们聆听FAST的选址、设计、建设及施工理念与技术,找到了“中国天眼“开眼的中国智慧。听到射电天文探索的前沿成果,来自美国的领队Daniel Weiser表示:”这是些成果是过去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Arecibo Radio Telescope)所无法达到的高度,这简直是一场完胜,但FAST不仅是科技的巅峰,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雄心。”
研学团深入中国天眼考察
走进西江千户苗寨和瑶山古寨,同学们住上了苗乡侗寨的吊脚楼,身着苗族服饰学习蜡染技艺,与村民共跳芦笙舞。来自意大利的Leni Holzapfel感叹:“苗绣的每一针都蕴含着故事,这种文化生命力令人震撼!一路上品尝的贵州美食美酒与名优特产,更让游学之旅充满烟火气,处处展现出贵州山地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与山地文化。”美国学生Zinan Noah Colson则计划将贵州的蜡染工艺品带回家乡,他补充道:“这是跨越国界的文化礼物”。
研学团展示亲手制作的蜡染工艺品
课程负责人何守阳副教授介绍,《洞见贵州—桥连世界问苍穹》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游学中国”的首批入选课程,课程涵盖印印象贵州,名列“黔”茅;别有洞天,洞见“黔”沿;桥连世界,勇往直“黔”;桥连世界,勇往直“黔”;奇山异水,锦绣“黔”程;仰望苍穹,史无“黔”例;点石成金,“黔”途无量;感知人文,扭转“黔”坤;研讨互馈,各奔“黔”程等八大主题。此次课程的开课是喀斯特实验室长期以来坚持教旅融合助力国际交流的重要体现,使得更多的国际青年游学多彩贵州,感受美丽中国;深度理解喀斯特背景下的贵州生存发展之道,学习中国智慧;见证贵州山区天堑变通途和脱贫攻坚的“逆袭传奇,感受多彩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实践,多讲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跨文化共融提供新的注解。
实验室开发的“游学中国”课程《洞见贵州—桥连世界问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