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矿山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学术研讨会在贵阳成功举行——聚焦岩溶区水土治理数字化与生态修复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22阅读次数:29

2025920日至21日,由贵州大学、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贵州省地质学会联合主办,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岩溶水资源与环境贵州省院士工作站、贵州星硕铭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七届矿山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市隆重举行。会议以岩溶区水土污染治理:数字化赋能与自然营力修复新探索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及环保企业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岩溶地区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前沿技术与实践路径,为贯彻落实富矿精开战略、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吴攀,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龙汉生发表致辞。

  

吴攀、龙汉生致辞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和水土污染敏感区。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亟须科技支撑与理论创新。本届研讨会聚焦数字化技术与自然修复力的结合,设立两大分会场,共近40名专家学者做了详细报告,系统探讨岩溶地区污染治理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

 

 

 

 

 

部分会场报告

分会场一围绕地下河走向物理化学探测及数字地图绘制技术集成与应用,重点关注岩溶地下水系统的高精度探测与三维建模。与会专家分享物理化学探测新技术、数字孪生体构建等前沿进展,推动实现岩溶地下水系统的透明化管理,为水资源保护与污染治理提供精准依据。

分会场二以岩溶区水土污染协同防控与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为主题,从微观机理到流域尺度,系统探讨污染溯源、协同防控和绿色修复等关键技术。聚焦源头-过程-末端全链条治理体系的构建,推动形成可推广、可复用的生态修复模式,助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随着富矿精开战略的深入实施,矿山环境保护的科技需求愈发迫切。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岩溶区矿山环境保护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技术支撑,对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主办方表示,将持续以学术研讨会为平台,凝聚多方力量,推动数字化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为岩溶地区乃至全国的矿山环境治理贡献智慧与方案,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与会人员合影


一审:陈莉莉

二审:吴起鑫

三审: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