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总体定位:立足贵州,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发挥地处西南岩溶腹地——贵州的地域优势,紧密结合西南岩溶区地质地球化学背景,针对岩溶区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特点,围绕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在岩溶地质环境及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两大重点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应用性研究,建立和完善“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提升对岩溶区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的决策咨询能力,为贵州及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成为国内知名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
实验室设2个研究方向:
方向一:岩溶地质环境研究
针对西南(贵州省)岩溶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碳酸盐岩风化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成土速率研究、岩溶地下水系统演化及响应、农业地质背景与作物品质等基础研究,认识元素在岩溶区浅表层的迁移和循环规律、探讨岩溶地质环境演化过程,揭示岩溶地质环境演变规律,为岩溶地质环境及地下水的保护、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围绕岩溶区矿业开发过程中诱发的各类环境问题,开展矿山环境污染过程机理研究、流域环境污染过程、环境影响与风险评价、固废综合利用及环境友好材料开发和防治技术研发等。
方向二:岩溶地质灾害研究
西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岩溶地质条件,在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空间不断拓展情况下,容易引发人—地矛盾失调,导致岩溶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和威胁,影响岩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在岩溶地质环境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的基础上,面向岩溶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阐述和协调人类工程活动与岩溶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为主线,依托地质过程机制分析,开展岩溶山区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破坏模式、稳定性评价、监测预警、防治等研究,开展岩溶区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条件互馈作用机理、岩溶区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岩土体稳定性控制与灾害防治研究。